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蔣睿 )1月7日下午3時,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就記者提出的如何保障醫務人員的在崗率和基本診療服務秩序,如何第一時間滿足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緊急就醫的問題,湘潭市雨湖區長城鄉衛生院院長袁友明立足該院實際做法進行了解答。
袁友明介紹,近年來,基層醫療衛生人員隊伍有了長足的發展,隊伍規模和人員素質都有一定的提升,為應對此次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的高峰期,通過招聘、返聘退休醫務人員等方式,增添了20位醫務人員,進一步擴充了人才隊伍,為此次疫情高峰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衛生院統籌全院醫務人員的力量,安排梯隊值班值守,根據診療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就診流程,擴充發熱診室,及時擴充住院病房,增設病床,由原來的65張增設到94張,保證住院患者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做到尊重患者,及時轉診,全力保障老百姓的就醫需求。醫務人員發揮偉大的抗疫精神,癥狀緩解及時返崗,保證了醫療救治的正常運轉。
為滿足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緊急就醫的問題,湘潭市雨湖區正在推行“基層扁平化治理”,以300戶左右為一個區塊,全區共設置326名區塊治理員,2800余名干部全部下沉區塊分片包干,包戶到人,衛生院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積極參與,目前對村醫實行一體化管理,將村醫納入到家庭醫生團隊中,共同加強重點人群分類管理。
雨湖區長城鄉衛生院服務人口57646人,60歲以上老年人7327人,其中重點人群692人,次重點人群559人。一方面,結合鄰里幫扶機制,對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堅持定期探視,每日溝通。另一方面居民有任何需求,也可隨時與對應的區塊治理員取得聯系。如發現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出現意外,第一時間通知家庭醫生,經初步評估后,能在基層救治的直接送到衛生院治療,如基層救治能力有限的,及時聯系醫聯體醫院進行轉診救治。長城鄉犁頭村一位空巢老人陳奶奶,患有冠心病、骨關節炎以及中度貧血,老伴已過世,兒子患有重性精神疾病長期住院治療,女兒出嫁在外地。就在去年12月底的一天,家住長城鄉犁頭村的陳奶奶自感頭暈、胸悶、氣促,隨即聯系了該村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及時趕到老人家中,初步評估后聯系衛生院,由救護車轉運至衛生院進一步治療,目前老人已病情好轉出院。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
編輯:余梓林